反流性咽炎可通过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莫沙必利等药物治疗,通常由胃酸反流、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饮食刺激、肥胖、长期吸烟酗酒等因素引起。
1、抑酸药物: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咽喉黏膜的刺激,需连续服用4-8周。雷贝拉唑作用更持久,适合夜间反流严重者。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可作为替代方案,但抑酸效果较弱。
2、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能中和胃酸并在咽部形成保护层,餐后咀嚼效果更佳。硫糖铝混悬液可直接覆盖受损黏膜,需避免与抑酸药同服。含铋制剂如胶体果胶铋兼具杀菌和修复作用。
3、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增强食管蠕动和胃排空,减少反流频率。多潘立酮适用于伴随腹胀患者,但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伊托必利通过双重机制改善消化道动力障碍。
4、中药调理:半夏厚朴汤加减可化痰降逆,含姜半夏、厚朴等成分。旋覆代赭汤适合反酸伴咽部异物感,需辨证使用。中成药如木香顺气丸对轻症患者有一定缓解作用。
5、局部对症处理:咽部灼痛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含西吡氯铵的漱口水可减轻炎症反应。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能缓解黏膜水肿,但需警惕真菌感染风险。
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和咖啡因摄入,晚餐后保持3小时空腹再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肥胖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戒烟限酒并减少碳酸饮料摄入,规律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膈肌功能。持续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需进行喉镜和食管pH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