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可通过控制血压、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定期眼科检查等方式干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通常由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内皮损伤、视网膜缺血、视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
将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是治疗基础。低盐饮食、规律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调整可辅助降压。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需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加重视网膜血管损伤。
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利尿剂氢氯噻嗪等降压药可改善视网膜血流。合并糖尿病时需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他汀类药物可延缓动脉硬化进展。
视网膜光凝术适用于黄斑水肿或新生血管形成患者,通过532nm激光封闭渗漏点。全视网膜光凝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释放,降低玻璃体出血风险,需分3-4次完成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顽固性玻璃体积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25G微创手术联合气液交换可清除混浊介质,术中需联合眼内激光或抗VEGF药物注射预防再出血。
每3-6个月需进行眼底照相、OCT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视网膜动脉狭窄、棉絮斑等体征提示病情进展,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应增加至每月检查一次。
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6g以下,推荐菠菜、蓝莓等富含叶黄素的食物保护视网膜。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不少于150分钟,避免举重等屏气动作。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可降低眼压,使用阿姆斯勒方格表自我监测视物变形。突发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需立即急诊处理,晚期病变造成的视神经萎缩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