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可通过饮食调整、补充铁剂、减少活动、输注血小板、治疗原发病等方式处理。该症状通常由妊娠生理变化、缺铁性贫血、妊娠高血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可能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建议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红肉、菠菜、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改善造血功能。避免食用可能抑制血小板功能的食物如大蒜、生姜。
2、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是常见诱因,可通过口服硫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琥珀酸亚铁等补铁药物纠正贫血。补铁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同时配合维生素C增强铁吸收率。
3、活动限制:妊娠中晚期出现轻度血小板减少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减少磕碰风险。建议采用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流,每日保证8-10小时卧床休息。
4、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或伴有出血倾向时,需输注ABO血型相容的血小板悬液。输注前需筛查血小板抗体,输注后24小时复查血小板计数评估疗效。
5、病因治疗:妊娠高血压导致者需控制血压,可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短期使用泼尼松、静脉丙种球蛋白。病毒感染引起者需抗病毒治疗,严重病例需考虑提前终止妊娠。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孕晚期每周检查血小板计数。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避免生冷食物。进行轻柔的孕妇瑜伽或散步,控制体重增长在11-16公斤范围内。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时立即就医,分娩前需多学科会诊制定止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