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局部热敷、外用抗菌药物、口服抗生素等方式治疗。毛囊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皮肤摩擦、多汗、毛囊堵塞、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清洁护理:细菌感染是毛囊炎主要诱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每日用温和抗菌洗剂清洗患处,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运动后及时清洁汗液。
2、局部处理:早期红肿阶段可用40℃温水热敷促进炎症消退。未化脓时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化脓破损后改用碘伏消毒。避免挤压疖肿防止感染扩散。
3、药物干预:顽固性感染需口服头孢氨苄、多西环素或克拉霉素。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真菌感染,可联用酮康唑洗剂。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4、病因控制: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需调整用药方案。多毛部位定期脱毛减少堵塞,游泳池等公共场所注意防护。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复发。
5、重症识别: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伴随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发展为痈,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反复发作需排查HIV等基础疾病。
日常饮食增加锌元素摄入,牡蛎、牛肉等食物促进皮肤修复。规律作息提升免疫力,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改善微循环。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扩散至周围组织时,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