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可通过日光照射辅助退黄,每日建议分次照射10-15分钟,避免正午强光时段。
日光照射需严格把控时长,单次不超过15分钟,每日累计30-60分钟为宜。早晨9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阳光紫外线强度适中,避免10点至14点紫外线高峰时段。照射时需裸露背部及四肢皮肤,注意变换体位保证均匀受光。
阳光中的蓝光波段能使胆红素结构异构化,转化为水溶性物质经尿液排出。但自然光强度远低于医疗蓝光箱,仅适用于生理性黄疸辅助治疗。病理性黄疸需结合血清胆红素值评估,超过15mg/dl必须就医。
照射时需保持室温26-28℃,避免对流风直吹。用遮光布保护眼睛及生殖器,间隔5分钟检查皮肤温度。出现皮肤发红、干燥或体温升高需立即停止,涂抹婴儿润肤乳缓解刺激。
早产儿、低体重儿慎用日光疗法,其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导致脱水。合并脓疱疹、湿疹等皮肤病变时禁止暴晒。冬季需警惕紫外线反射灼伤,积雪环境反射率达80%需缩短照射时间。
连续3日照射后观察巩膜黄染消退情况,配合多吃多排促进胆红素代谢。母乳喂养不足可能加重黄疸,需保证每日8-12次喂养频率。出生72小时内出现黄疸或手足心发黄,提示可能发生溶血需急诊处理。
日光疗法需配合科学喂养与排便管理,选择浅色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穿堂风,哺乳后30分钟再进行照射。若黄疸持续10天未消退或嗜睡拒奶,需考虑母乳性黄疸或胆道闭锁可能,应及时进行经皮胆红素检测与肝功能检查。日常可增加俯卧时间促进肠道蠕动,补充双歧杆菌调节菌群平衡,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以防腹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