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顶可能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精神压力、营养不良、头皮炎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植发手术等方式干预。
1、发际线后移:
男性型秃顶早期表现为前额发际线呈M型后退,女性多表现为头顶头发逐渐稀疏。每日脱发量超过100根且持续数月,枕部及两侧头发保留较好是典型特征。观察枕头、梳子上的落发量增加需警惕。
2、头皮出油增多:
雄激素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会导致头皮油腻,毛囊口被油脂堵塞可能加速脱发。晨起发现枕巾有明显油渍,洗发后4小时内头发即粘连成缕,往往伴随头皮瘙痒和头屑增多。
3、毛发变细软:
毛囊微型化过程中,新生头发直径逐渐缩小至毳毛程度。对比之前照片可发现头发整体蓬松度下降,单根头发捻搓时缺乏弹性,强光下可见头皮透光面积增大。
4、休止期脱发:
产后、重大手术或极端节食后可能出现弥漫性脱发,头发同步进入休止期导致短期内大量脱落。这种类型脱发通常与铁蛋白水平低于30μg/L或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洗头时成撮掉发。
5、斑块状脱发:
突发圆形秃发斑块可能为斑秃,边缘可见感叹号样短发。自身免疫异常攻击毛囊时,可能伴随指甲点状凹陷或白癜风。部分患者发病前有重大精神创伤史。
保持均衡饮食需注重补充锌牡蛎、牛肉、维生素B族全谷物、鸡蛋和蛋白质鱼类、豆制品,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刺激皮脂分泌。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可改善头皮血液循环,梳头时选用宽齿木梳减少牵拉性脱发。出现持续脱发或可见头皮面积超过25%时,建议皮肤科进行毛囊镜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