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糖尿病打针后并发症

发布时间:2025-04-07 06:32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糖尿病注射治疗后并发症可通过血糖监测、皮肤护理、药物调整、症状识别、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糖尿病注射治疗并发症通常由注射技术不当、药物不良反应、感染风险、血糖波动、个体差异等因素引起。

1、注射技术:

不规范注射可能导致局部硬结或脂肪萎缩。选择4-5毫米超细针头,轮换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每次注射点间隔2.5厘米。注射前捏起皮肤褶皱,90度垂直进针,推注后停留10秒再拔针。使用酒精棉片消毒待干后再注射,避免重复使用针头。

2、低血糖反应:

胰岛素过量可能引发心悸、冷汗等低血糖症状。随身携带15克速效糖葡萄糖片、方糖、果汁,出现症状时立即进食并监测血糖。长效胰岛素注射后避免剧烈运动,餐前速效胰岛素需严格匹配进食时间。动态血糖仪可设置3.9mmol/L预警阈值,夜间低血糖风险高者可睡前加测血糖。

3、局部感染:

注射部位红肿热痛可能提示细菌感染。每日检查注射区域,出现脓疱时停止该部位注射并用碘伏消毒。免疫力低下患者需警惕蜂窝织炎,伴随发热时需就医进行细菌培养。选择单次使用胰岛素笔针头,开封后的胰岛素常温保存不超过28天,避免污染。

4、过敏反应:

胰岛素制剂中的添加剂可能引起瘙痒性皮疹。人胰岛素类似物过敏率低于动物胰岛素,出现速发过敏反应需换用不同品牌。局部过敏可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全身性荨麻疹需口服氯雷他定。严重过敏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尝试胰岛素脱敏治疗。

5、脂肪代谢异常:

长期同一部位注射可能导致脂肪增生或萎缩。超声检查可鉴别脂肪病变,已增生部位需停止注射6个月以上。更换注射至脂肪正常区域,配合按摩改善局部循环。预混胰岛素需充分摇匀,避免结晶沉积引发局部炎症反应。

糖尿病患者注射治疗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在130克以上,分5-6餐摄入避免血糖骤升。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建立注射日记记录部位轮换、血糖值及不良反应,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出现视力模糊、持续呕吐或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急诊处理。

上一篇:颈椎供血不足吃什么药效果好 下一篇:维生素b4敷脸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