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促排卵治疗、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通常由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遗传因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
超重或肥胖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减轻体重,建议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如燕麦、糙米,配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体重下降5%-10%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月经周期。
2、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用于改善胰岛素抵抗,螺内酯对抗高雄激素,口服避孕药调节月经周期。药物治疗需持续3-6个月评估效果,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血糖变化。
3、促排卵治疗:
克罗米芬作为一线促排卵药物,来曲唑适用于克罗米芬抵抗者。治疗需在超声监测下进行,警惕多胎妊娠和卵巢过度刺激风险,建议联合二甲双胍提高排卵率。
4、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适用于药物无效患者,可暂时降低雄激素水平。卵巢楔形切除术因易导致卵巢早衰已较少采用,手术后备孕需把握6-12个月黄金期。
5、心理干预:
针对痤疮、多毛等外貌困扰提供认知行为治疗,生育焦虑患者需进行正念减压训练。建立患者互助小组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必要时联合抗焦虑药物辅助治疗。
日常需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骑行、椭圆机训练,增加深海鱼、亚麻籽等抗炎食物摄入。长期管理应每3个月复查激素水平和代谢指标,备孕期间需提前3-6个月进行孕前评估,40岁以上患者需加强心血管疾病筛查。月经紊乱超过3个月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避免子宫内膜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