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液性暗区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可能由生理性囊肿、黄体囊肿、炎症渗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肿瘤等因素引起。
1、生理性囊肿:
排卵后形成的卵泡囊肿或黄体囊肿是常见生理现象,囊壁薄且内为清亮液体,超声下呈无回声区。多数3个月内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建议定期复查观察变化。
2、黄体囊肿:
月经周期中黄体持续存在或出血形成,直径多小于5cm,可能伴随轻微下腹坠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破裂,热敷可缓解不适,通常2-3个月经周期后消退。
3、炎症渗出:
盆腔炎或附件炎导致炎性渗出液积聚,可能与衣原体感染、频繁性生活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下腹隐痛伴分泌物增多。需进行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多西环素,配合局部理疗促进吸收。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在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肿,囊液粘稠呈褐色,通常伴随进行性痛经和性交痛。药物治疗选用地诺孕素、GnRH-a类药物,大于5cm需腹腔镜囊肿剥除术。
5、卵巢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或交界性肿瘤表现为持续存在的液性暗区,可能伴随CA125升高。需通过肿瘤标志物和增强MRI鉴别,手术治疗包括囊肿切除术或患侧附件切除术。
发现卵巢液性暗区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脂饮食,建议增加深色蔬菜、三文鱼等抗炎食物摄入,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超声随访需持续至暗区消失或稳定,若出现突发腹痛、暗区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