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狭窄可能由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烟草中尼古丁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长期吸烟者下肢动脉狭窄风险较常人高3-4倍,戒烟6个月后血流灌注可改善2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动脉内膜下沉积形成斑块,每日摄入反式脂肪酸超过2克可使斑块体积年增长5%。建议用深海鱼替代红肉,每周摄入核桃20克。
缺乏运动导致血流缓慢和代谢紊乱,每天静坐超过8小时者下肢动脉钙化风险增加34%。建议每小时进行3分钟踝泵运动,每日累计快走30分钟。
高血压与血管壁机械损伤有关,收缩压每升高20mmHg则下肢动脉狭窄风险翻倍。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有关,通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糖尿病导致糖基化终产物堆积,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42%出现下肢动脉狭窄。可能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管炎症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静息痛和皮肤温度降低。
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坚持抗阻力训练每周3次,每次20分钟可改善侧支循环。监测踝肱指数每半年1次,足部出现溃疡需立即血管外科就诊。冬季注意下肢保暖,避免使用电热毯直接烘烤患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