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手术是否切除子宫需根据分期和患者生育需求决定,治疗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子宫内膜癌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林奇综合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下腹疼痛、贫血等症状。
IA期高分化患者可考虑保留子宫的孕激素治疗,常用药物为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满足保留条件需严格随访,每3个月行子宫内膜活检。
IB期及以上患者需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同时切除输卵管卵巢。手术路径可选择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或开腹,术后需补充病理分期。
术中冰冻病理提示肌层浸润>50%时,需实施系统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活检适用于低危患者,可减少淋巴水肿发生率。
术后根据病理分期补充放疗或化疗,Ⅲ期患者推荐顺铂+多西他赛方案。靶向治疗适用于复发患者,可选用贝伐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
保留卵巢的年轻患者需监测激素水平,术后使用GnRH-a类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绝经后患者出现潮热症状可短期应用低剂量雌激素。
术后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每日补充鱼肉蛋奶达100-150g,血红蛋白偏低者建议食用动物肝脏每周2次。有氧运动从术后4周开始,以平地步行、骑固定自行车为主,强度控制在心率220-年龄×50%。盆腔肌群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增加腹压动作。随访期间出现阴道排液或骨盆疼痛需立即复查PE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