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可能由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中草药、抗肿瘤药等药物引起,通常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
药物性肝炎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感,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种乏力与肝脏代谢功能受损有关,毒素积累影响能量供应。轻度乏力可通过调整作息缓解,持续严重疲劳需就医评估肝功能。
胆汁分泌异常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患者可能出现厌油腻、早饱等症状。肝脏合成消化酶能力下降会加重食欲不振。建议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分次少量进食,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
胆红素代谢障碍造成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浓茶色。黄疸程度与肝细胞损伤正相关,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出现黄疸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检测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
肝脏包膜受牵拉引发右上腹隐痛或胀痛,体检可触及肝肿大。疼痛可能与肝细胞水肿、胆汁淤积有关。建议避免剧烈运动,采用右侧卧位缓解不适,疼痛持续需超声检查。
胆汁酸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瘙痒多见于手掌足底。抓挠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冷敷可暂时缓解症状,严重者需用考来烯胺吸附胆汁酸,配合炉甘石洗剂外用。
药物性肝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日常避免酒精和高脂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监测转氨酶和胆红素指标。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