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具有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参与细胞生长分化、降低炎症反应等生理功能。
维生素D通过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维持血钙浓度,为骨矿化提供原料。缺乏时儿童易患佝偻病,成人可能出现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深海鱼、蛋黄等食物也能补充。
维生素D能激活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增强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临床研究发现其缺乏与呼吸道感染风险上升相关。适量补充可调节Th1/Th2细胞平衡,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的病程。
维生素D受体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通过调控200多个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实验显示其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尤其对结直肠癌、乳腺癌有潜在预防作用。但需注意超量补充可能引发高钙血症。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近端肌无力、跌倒风险增加。其通过维持肌细胞钙离子通道功能,改善Ⅱ型肌纤维收缩效率。老年人血清25OHD水平需维持在30ng/ml以上,可通过强化奶制品和阻力训练协同改善肌力。
维生素D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调节血压稳态。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低水平者冠心病风险升高1.5倍。建议每周食用3次鲑鱼或金枪鱼,配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维持心血管健康。
保持维生素D充足需膳食与日照结合,成人每日推荐摄入400-800IU。高危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深肤色者可选择维生素D3补充剂,同时定期监测血清25OHD浓度。乳糖不耐受者可选蘑菇、强化谷物替代乳制品,肥胖人群需增加20%-30%剂量以满足需求。规律进行户外活动时注意避开正午强光,防止紫外线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