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难度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及发生部位密切相关,需结合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综合干预。
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位置可能涉及腮腺浅叶切除术、颌下腺切除术等。低度恶性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高度恶性或侵犯神经血管时需扩大切除范围,可能影响面部功能。
适用于术后残留或无法手术的病例,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可精准靶向肿瘤区域。对高度恶性类型需联合颈部淋巴结照射,但可能引发口腔黏膜炎、唾液腺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顺铂、氟尿嘧啶、多西他赛等药物用于晚期或转移病例,可缩小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化疗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髓抑制或胃肠道反应。
针对EGFR或HER2阳性患者可使用西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需结合基因检测结果制定方案。
高度恶性型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至肺、骨等器官。定期进行PET-CT监测,复发后可采用二次手术或姑息性放疗缓解症状。
治疗期间需保证每日60g以上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大豆等;术后康复阶段可进行颈部肌肉拉伸训练;唾液分泌减少者需使用人工唾液喷雾并加强口腔护理。出现持续疼痛、吞咽困难或体重骤降时应及时复查,晚期患者建议加入舒缓疗护计划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