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被狗咬伤可通过及时清洗伤口、接种狂犬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定期产检、心理疏导等方式处理。狂犬病暴露风险与动物携带病毒、伤口深度、暴露部位等因素有关。
1、伤口处理:
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降低病毒载量。生理盐水或碘伏消毒伤口,避免包扎封闭创面。浅表伤口无需缝合,深部伤口需由医生评估清创。
2、疫苗接种:
孕妇需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疫苗,推荐使用人二倍体细胞疫苗、Vero细胞疫苗等灭活疫苗。研究显示现有狂犬疫苗对胎儿无致畸作用,接种后需监测体温和局部反应。
3、被动免疫:
三级暴露者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剂量按体重计算。免疫球蛋白能中和游离病毒,与疫苗联合使用可使保护率达100%。注射前需进行过敏试验。
4、产检监测:
暴露后需增加产检频率,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发育情况。重点关注胎心监护和宫缩情况,出现异常胎动或阴道流血需立即就医。妊娠期免疫接种不影响哺乳计划。
5、心理干预:
孕妇可能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可通过正念呼吸训练缓解压力。家属应避免过度强调流产风险,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稳定情绪。
建议孕妇避免接触未免疫犬只,外出时注意防护。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摄入,补充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导致伤口撕裂。出现发热、伤口红肿化脓等感染迹象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