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垂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放置、雌激素软膏等方式治疗,通常由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高、盆底组织退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先天结缔组织薄弱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锻炼:
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每日收缩肛门及阴道肌肉100-200次,分3组完成。生物反馈治疗可辅助定位肌肉群,配合瑜伽球训练提升协调性。坚持3个月以上可改善轻度脱垂症状。
2、子宫托使用:
硅胶环形子宫托适用于Ⅱ度脱垂患者,需每日取出清洗。子宫托能机械性支撑子宫位置,但长期使用可能造成阴道黏膜溃疡,需配合阴道保湿剂缓解摩擦。
3、雌激素治疗:
雌三醇软膏局部涂抹可改善阴道黏膜萎缩,普罗雌烯阴道片每周2次增强组织弹性。口服替勃龙适用于绝经后患者,需监测乳腺及子宫内膜变化。
4、病因控制:
子宫下垂可能与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骶坠胀、排尿困难等症状。控制体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可减少腹腔压力对盆底的冲击。
5、手术评估:
Ⅲ度脱垂伴膀胱膨出需考虑阴道封闭术,年轻患者可选择骶棘韧带固定术。术后需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3个月,预防网片侵蚀等并发症。
日常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游泳和快走锻炼核心肌群,使用坐浴缓解会阴水肿。症状加重时需复查盆底超声,排除隐匿性尿失禁等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