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便秘可通过腹部按摩、调整喂养方式、补充水分、使用益生菌、医疗干预等方式治疗。新生儿便秘通常由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喂养不当、水分摄入不足、肠道菌群失衡、先天性肠道畸形等原因引起。
1、腹部按摩:
顺时针轻柔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道蠕动。按摩时避开脐部,每次持续5-10分钟,每日2-3次。配合屈腿运动效果更佳,将婴儿双腿向腹部轻压后放松,重复10次。
2、喂养调整:
母乳喂养需确保正确含接姿势,母亲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配方奶喂养需按标准比例冲泡,避免过浓或过稀。两次喂奶间隔可喂5-10毫升温开水,6个月以上婴儿可添加苹果泥、梨汁等膳食纤维。
3、水分补充:
两次喂奶间补充适量温开水,夏季或发热时增加补水量。使用消毒棉签蘸温水擦拭肛门刺激排便,或将凡士林涂抹于肛周。洗澡时用温水冲洗臀部也有助于放松肛门括约肌。
4、益生菌使用:
选择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婴幼儿专用益生菌,帮助建立正常肠道菌群。益生菌需用40℃以下温水冲服,避免与抗生素同服。持续使用1-2周,观察排便频率和性状改善情况。
5、医疗干预:
顽固性便秘需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医生可能开具乳果糖、开塞露等缓泻剂,严重者需进行肛门扩张术或肠造瘘术。出现腹胀拒食、呕吐、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日常护理需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脱水,选择透气棉质尿布减少刺激。哺乳期母亲应多食燕麦、火龙果等高纤维食物,配方奶喂养可短期更换为水解蛋白奶粉。定期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若72小时未排便或粪便呈羊粪状颗粒需及时咨询儿科适当进行被动操锻炼,如蹬自行车动作促进肠蠕动,避免过度包裹束缚婴儿腹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