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可通过布洛芬等药物退热治疗,通常由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应答、中暑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同为常用退热药,适用于38.5℃以上发热。服药后需观察出汗情况及体温变化,避免与其他退热药联用。
病毒或细菌感染是发热最常见原因,可能与流感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有关,通常表现为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明确感染源前可先对症退热,细菌性感染需联合抗生素治疗。
手术创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发炎症性发热,通常伴随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服用布洛芬时需监测胃肠道反应,必要时联合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
低热阶段可采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等物理方式辅助退热。保持室温22-24℃,每小时补充200ml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酒精擦浴可能引起皮肤刺激,婴幼儿禁用。
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布洛芬,妊娠晚期可能影响胎儿循环。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与利尿剂合用时可能加重肾损伤。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皮疹需及时就医。
发热期间建议选择小米粥、百合银耳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代谢负担。保持每日1500-2000ml饮水量,卧床休息时每2小时翻身拍背。体温恢复正常后需逐步恢复运动,从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开始。布洛芬用药不超过3天,儿童需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