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吃阿司匹林的日常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5-04-24 12:33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老年人血糖高可能由胰岛素抵抗、胰腺功能衰退、饮食结构失衡、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胰岛素抵抗: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葡萄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利用。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信号反应减弱,肝脏糖原分解增加,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日常需减少精制碳水摄入,选择全谷物和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燕麦、糙米。

2、胰腺功能衰退:

胰岛β细胞数量随年龄递减,胰岛素分泌能力降低。老年人餐后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血糖调控效率下降。这种情况与遗传因素相关,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每餐搭配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延缓糖分吸收。

3、饮食结构失衡:

高糖高脂饮食持续刺激血糖波动,尤其是加工食品中的果葡糖浆会直接加重代谢负担。部分老年人因味觉退化偏好甜食,需控制每日水果摄入量在200克以内,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苹果、梨。

4、药物因素:

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干扰糖代谢,长期使用可导致药物性糖尿病。这种情况与β受体阻滞剂、抗精神病药有关,表现为用药后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发现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5、慢性疾病影响:

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会继发血糖异常,通常伴随体重增加、皮肤紫纹等特异性症状。慢性胰腺炎患者因胰腺实质破坏,可能出现胰岛素绝对缺乏,需通过胰岛素替代治疗控制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建立规律监测习惯,每周进行3次不同时段血糖检测。运动方面推荐每天30分钟快走或太极拳,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饮食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补充,预防骨质疏松并发症。合并高血压者需将食盐摄入控制在5克/日以下,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

上一篇:桩冠修复什么材料好 下一篇:盐酸普拉克索片用法和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