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前置可通过定期超声监测、调整分娩方式、药物抑制宫缩、紧急剖宫产、产后出血预防等方式治疗。血管前置通常由胎盘发育异常、多次宫腔操作史、多胎妊娠、子宫畸形、辅助生殖技术等因素引起。
1、超声监测:血管前置需每2-4周进行超声检查评估血管位置变化,重点观察血管与宫颈内口距离。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血管走行,孕晚期需增加监测频率至每周一次。
2、分娩规划:孕36周前确诊者建议择期剖宫产,避免自然分娩时胎膜破裂导致血管断裂。手术时机选择在孕34-37周,需结合胎儿肺成熟度评估,术前备足红细胞悬液。
3、宫缩抑制:出现先兆早产时使用盐酸利托君、阿托西班或硝苯地平抑制宫缩。用药期间监测孕妇心率血压,避免发生肺水肿等并发症,疗程不超过48小时。
4、紧急手术:突发阴道流血需立即行剖宫产术,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或古典式剖宫产。术中采用血管钳快速止血,必要时行子宫动脉结扎或B-Lynch缝合。
5、产后管理:胎儿娩出后持续按摩子宫,预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出血量>1000ml时启动大量输血方案,补充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
日常需左侧卧位休息避免腹部受压,禁止性生活及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铁剂和维生素K,推荐牛肉、菠菜、猪肝等富铁食物,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盆底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