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止痛药物、碱化尿液药物、中药辅助、局部护理等方式缓解。该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这些药物能有效杀灭致病菌,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
2、止痛药物:尿频尿痛症状明显时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但不宜长期使用,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选择。
3、碱化尿液:枸橼酸钾、碳酸氢钠等药物可升高尿液pH值,缓解排尿灼烧感。碱性环境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与抗生素联用可增强疗效。服用期间需监测尿液酸碱度,避免过度碱化。
4、中药辅助:癃清片、三金片等中成药具有清热利湿功效,含金银花、车前草等成分。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适用于慢性感染或辅助西药治疗,起效较慢但副作用较小。
5、局部护理:保持会阴清洁可减少细菌滋生,建议每日清洗并更换棉质内裤。性行为后及时排尿能冲刷尿道,经期避免使用卫生棉条。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感染复发风险。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需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可适量食用蔓越莓制品抑制细菌黏附。急性期卧床休息,恢复期进行盆底肌锻炼增强排尿功能。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泌尿系结石或结构异常,必要时进行尿培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