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状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占甲状腺癌的80%-90%,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性碘治疗、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等方式干预。乳头状甲状腺癌可能与电离辐射暴露、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声音嘶哑等症状。
1、病理特征:乳头状甲状腺癌在显微镜下呈现乳头状或滤泡状结构,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改变。该类型生长缓慢,早期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内低回声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是确诊金标准。
2、高危因素:儿童期头颈部放射线暴露是明确致病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综合征也会增加患病风险。长期碘缺乏地区发病率较高,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3倍。
3、典型症状:多数患者以甲状腺区无痛性肿块就诊,肿瘤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气管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约30%患者就诊时已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4、手术治疗: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适用于临床确诊转移病例。术后需根据病理分期决定是否追加放射性碘131治疗。
5、预后管理:十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术后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维持TSH抑制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每年进行颈部超声复查。
患者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摄入。避免剧烈颈部运动,规律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术后三个月需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