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头皮、面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的红斑、鳞屑和瘙痒。症状可能由马拉色菌过度繁殖、皮脂分泌异常、免疫反应失调、遗传因素、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头皮症状:头皮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覆盖油腻性黄色鳞屑,可能伴随轻度瘙痒。严重时鳞屑增厚形成痂皮,与银屑病表现相似但鳞屑更油腻。洗发时选择含吡啶硫酮锌或酮康唑的药用洗剂,避免抓挠加重炎症。
2、面部症状:鼻翼、眉间、耳后出现对称性红斑,表面有细碎糠秕状脱屑。可能合并痤疮或玫瑰痤疮,在情绪紧张或季节交替时加重。局部涂抹含1%氢化可的松的弱效激素药膏,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
3、躯干症状:前胸、肩胛区出现环形或多形性红斑,覆盖油腻鳞屑,可能误诊为体癣。皮损在高温多汗环境下明显,与衣物摩擦部位易发作。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外用含2%酮康唑的乳膏每日2次。
4、婴儿症状:出生后2-10周头皮出现黄色厚痂乳痂,可能扩散至尿布区。与母体激素刺激皮脂腺有关,通常不痒且3个月内自愈。用婴儿油软化痂皮后轻柔清除,严重时使用含2%硫磺的洗剂。
5、并发症表现:长期搔抓可能导致继发感染,出现脓疱、渗出等细菌性皮炎表现。HIV感染者可能出现顽固性全身皮损,需排查免疫缺陷。合并感染时短期使用莫匹罗星软膏,HIV相关皮炎需系统抗真菌治疗。
日常护理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选择pH5.5弱酸性清洁产品,洗浴水温不超过38℃。保证充足睡眠并控制情绪压力,冬季加强保湿修复皮肤屏障。症状持续加重或合并全身症状时需皮肤科就诊,排除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相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