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根据病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五种主要类型。特应性湿疹常见于婴幼儿面颊及四肢屈侧,与遗传过敏体质相关;接触性湿疹由外界物质直接刺激或过敏引发,边界清晰;脂溢性湿疹好发于头皮、眉弓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可见油腻性鳞屑;钱币状湿疹呈圆形斑块状皮损,多与皮肤干燥有关;淤积性湿疹发生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患者,伴随色素沉着。
1、特应性湿疹:患者多伴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导致外界刺激物易渗透。日常需避免羊毛织物摩擦,沐浴后立即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严重发作期可采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氯雷他定缓解瘙痒。
2、接触性湿疹:分为刺激性如清洁剂损伤角质层和变应性如镍金属致敏两类。斑贴试验可明确过敏原,工作防护需佩戴聚乙烯手套。局部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慢性肥厚皮损可注射曲安奈德。
3、脂溢性湿疹:马拉色菌过度增殖诱发炎症反应,冬季加重。建议每周2次使用酮康唑洗剂清洁患处,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合并红斑时短期应用1%氢化可的松乳膏,配合口服维生素B族改善皮脂代谢。
4、钱币状湿疹: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四肢伸侧,寒冷干燥环境易诱发。治疗重点在于修复皮肤屏障,每日使用含尿素10%的润肤剂,紫外线光疗可促进皮损消退。合并渗出时用硼酸溶液湿敷。
5、淤积性湿疹:下肢静脉高压导致红细胞外渗引发炎症,常见于久站职业人群。需长期穿戴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抬高患肢促进回流。局部涂抹氧化锌糊剂保护创面,溃疡合并感染时需系统使用头孢氨苄。
湿疹患者应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室温保持在22-24℃避免汗液刺激。饮食避免已知过敏食物如海鲜、坚果,适量补充亚麻籽油富含的ω-3脂肪酸。每周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沐浴水温不超过38℃且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皮肤持续糜烂渗液或发热时需及时就诊排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