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伤需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牙髓活力测试、牙周状况分析及咬合功能检查等方式综合诊断。
1、临床检查:观察牙齿断裂、松动或移位情况,检查牙龈有无撕裂伤。通过叩诊和触诊判断牙齿稳定性,记录损伤程度分级。
2、影像学评估:拍摄根尖片或全景片确认牙根折裂、牙槽骨损伤情况。CT扫描可三维评估复杂骨折,判断是否累及颌骨。
3、牙髓活力测试:使用温度测试或电活力测试仪评估牙髓神经状态。年轻恒牙需定期复查,可能出现迟发性牙髓坏死。
4、牙周状况分析:测量牙齿松动度分级,检查牙周膜是否增宽。牙龈附着丧失提示需牙周夹板固定,防止牙齿脱落。
5、咬合功能检查:通过咬合纸分析创伤性咬合接触点。长期咬合干扰可能导致牙根吸收,需调磨对颌牙或正畸干预。
牙外伤后需避免患牙咀嚼硬物,选择软食如粥、蒸蛋,避免过冷过热刺激。恢复期每日用氯己定含漱液消毒口腔,定期复查监测牙髓状态。出现自发痛或牙齿变色需立即就诊,必要时进行根管治疗或牙冠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