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流产是指妊娠终止后部分胚胎或胎盘组织滞留宫腔的病理状态,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胚胎植入异常、宫腔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子宫畸形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药物清宫、手术清宫、抗感染治疗、激素调节、宫腔镜探查等方式干预。
1、子宫收缩异常:子宫肌层收缩力不足可能导致蜕膜组织排出不全,表现为持续阴道流血伴下腹坠痛。建议按摩子宫促进收缩,饮用益母草煎剂辅助排瘀,必要时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加强宫缩力度。
2、胚胎植入过深:胎盘绒毛异常侵入子宫肌层时易发生残留,常见于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超声监测可发现宫腔混合回声团,需采用甲氨蝶呤抑制滋养细胞活性,配合米非司酮软化残留组织。
3、继发感染风险:宫腔残留物易诱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厌氧菌感染,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症状。需采集分泌物培养后选用头孢曲松联合甲硝唑抗感染,体温超过38.5℃需静脉补液治疗。
4、凝血功能紊乱: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胎盘附着面血栓形成不全。实验室检查可见D-二聚体升高,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改善微循环,配合氨甲环酸控制异常出血。
5、子宫结构缺陷:单角子宫或纵隔子宫患者流产时更易发生组织残留。三维超声能明确解剖异常,宫腔镜电切术可同时处理残留组织与子宫畸形,术后放置球囊支架预防宫腔粘连。
流产后建议每日监测体温及出血量,选择鲫鱼豆腐汤、红枣枸杞粥等富含蛋白质与铁元素的食物。两周内避免盆浴与性生活,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若出血持续超过10天或突然增多,需立即复查血HCG与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