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脓有臭味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耳部外伤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等原因引起。
1、外耳道炎: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可能与频繁掏耳、污水入耳等因素有关。局部表现为耳痛、黄色脓性分泌物伴异味。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避免抓挠刺激。
2、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作时,鼓室积液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出现耳闷、听力下降及腐臭味脓液。需口服头孢克洛等抗生素,配合鼻腔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功能,必要时行鼓膜穿刺引流。
3、胆脂瘤型中耳炎:中耳上皮角化物堆积形成胆脂瘤,破坏周围骨质时产生特殊腐臭味脓液,常伴耳鸣和传导性耳聋。确诊后需手术清除病灶,行乳突根治术或鼓室成形术,术后定期冲洗耳道。
4、耳部外伤感染:耳廓或外耳道皮肤破损后未及时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引发化脓,脓液混有血性分泌物时气味更明显。需彻底清创消毒,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严重者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5、真菌性外耳道炎:曲霉菌或念珠菌感染导致耳道出现白色絮状分泌物,混合细菌感染时产生酸臭味。治疗需用硼酸酒精清洗耳道,局部涂抹克霉唑乳膏,保持耳部通风干燥。
日常需避免游泳时耳道进水,棉签清理耳垢时勿过度深入。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耳部出现持续流脓、听力骤降或剧烈疼痛时,应及时至耳鼻喉科进行耳内镜和听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