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肿瘤可能由基因突变、长期吸烟、放射线暴露、慢性炎症刺激、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面部麻木、吞咽困难、局部疼痛、分泌物带血等症状。
多数涎腺肿瘤早期表现为腮腺、颌下腺或舌下腺区域的缓慢增大的无痛性包块,质地硬韧且边界不清。良性肿瘤活动度较好,恶性肿瘤可能固定于周围组织。触诊发现异常肿块需及时进行超声或细针穿刺检查。
肿瘤压迫面神经可能导致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腮腺恶性肿瘤侵犯神经时,这种症状会进行性加重。需通过肌电图和增强MRI评估神经受累程度。
肿瘤增大可影响咀嚼、吞咽和发音功能,舌下腺肿瘤可能导致舌体运动受限。伴随症状包括张口困难、流涎、食物滞留颊沟。纤维喉镜检查和吞咽造影能明确功能障碍程度。
恶性肿瘤晚期可能出现自发性疼痛或触痛,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见唾液带血。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夜间加重。需警惕肿瘤侵犯骨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骨扫描和PET-CT有助诊断。
恶性涎腺肿瘤常见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质地坚硬、融合成团的肿大淋巴结。颌下腺癌易转移至Ⅰ、Ⅱ区淋巴结,腮腺癌多转移至耳前和颈深上淋巴结。超声引导下活检可确诊分期。
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软质易消化饮食如蒸蛋、米糊。术后患者应进行面部肌肉康复训练,如鼓腮、吹气球等动作。定期复查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监测复发迹象。出现持续肿块或神经症状应立即就诊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