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的药物治疗需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抗凝药及强心苷类药物。心脏瓣膜病可能与风湿热、退行性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胸痛、乏力、水肿等症状。
1、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利尿剂可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这类药物通过促进钠水排泄降低血容量,适用于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低钾血症。
2、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动过速和心悸症状。该类药物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缓心率,适用于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严重心动过缓或哮喘患者慎用。
3、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硝普钠能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这类药物尤其适用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的左心室容量负荷过重。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4、抗凝治疗: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用于预防血栓栓塞,主要针对机械瓣置换术后或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需定期监测INR值,避免出血风险。合并消化道溃疡者需谨慎选择。
5、强心苷类:地高辛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该药适用于瓣膜病合并收缩功能不全患者,需警惕洋地黄中毒表现如恶心、视觉异常。老年患者应减量使用。
心脏瓣膜病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每日尿量。睡眠时采取高枕卧位减轻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出现新发胸痛或晕厥需立即就医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