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激素过少可通过睾酮替代疗法、促性腺激素治疗、中药调理等方式改善,可能与睾丸功能减退、下丘脑-垂体病变、遗传因素、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有关。
1、睾酮替代:外源性补充睾酮是核心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十一酸睾酮胶丸、丙酸睾酮注射液、睾酮贴剂等。这类药物需在医生监测下使用,定期复查血睾酮水平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2、促性腺治疗:适用于垂体功能异常患者,常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氯米芬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治疗期间需配合超声监测睾丸体积变化。
3、中药调理: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等补肾壮阳中药可辅助改善症状。临床常用复方制剂如右归丸、五子衍宗丸,需辨证使用肾阳虚或肾精亏虚证型。
4、病因治疗:继发性雄激素缺乏需针对原发病干预。糖尿病控制血糖可改善睾丸微循环,垂体瘤患者可能需要经蝶窦手术切除肿瘤。
5、生活方式:保持规律运动如深蹲、硬拉等力量训练可刺激睾酮分泌。保证锌、维生素D摄入,牡蛎、牛肉、蛋黄等食物有助于维持正常激素水平。
日常需避免熬夜、酗酒等抑制睾酮分泌的行为,肥胖患者建议减重5%-10%。治疗期间每3-6个月需复查肝功能、血脂、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老年患者特别注意前列腺增生和心血管风险。运动建议采用抗阻训练结合间歇有氧,每周3-4次,每次包含6-8组大肌群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