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感染可通过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免疫低下、潮湿环境、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
1、克霉唑:作为广谱抗真菌药物,克霉唑通过抑制麦角固醇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适用于体癣、股癣等浅表感染,常见剂型为乳膏或栓剂。使用时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与皮质类固醇混用。皮肤破损处慎用,孕妇需医生指导。
2、氟康唑:该三唑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抑制真菌生长,对念珠菌感染效果显著。口服制剂常用于阴道念珠菌病、口腔鹅口疮等系统性感染。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可能引起头痛或消化道反应。
3、伊曲康唑:作为第二代三唑类药物,对甲真菌病、深部组织感染具有强效。胶囊制剂需随餐服用以提高生物利用度。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与特非那定等药物联用。疗程通常持续3-6个月。
4、皮肤护理:穿透气棉质衣物减少局部摩擦,每日使用硫磺皂清洗感染区域。环境消毒可选择含氯制剂处理鞋袜,避免赤足行走于公共浴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5、预防复发:每周用白醋浸泡患处调节pH值,饮食增加大蒜、生姜等天然抗真菌食物。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免疫力低下者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
真菌感染治疗期间应避免高糖饮食和酒精摄入,选择跑步、游泳等增强免疫力的有氧运动。护理重点包括保持患处通风干燥、定期更换床品、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症状持续两周无改善或出现红肿化脓需及时皮肤科就诊,深部感染可能需联合两性霉素B等静脉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