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可通过血清抗体检测、咽拭子PCR检测、痰培养、影像学检查、冷凝集试验等方式诊断。该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约1-3周。
1、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IgM和IgG抗体水平判断感染。IgM抗体在感染后7-10天出现,IgG抗体可持续数月。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具有诊断价值,适合病程较长患者。
2、PCR核酸检测:采集咽拭子或痰液标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支原体DNA。该方法灵敏度达90%以上,特异性强,24小时内可出结果,适用于早期快速诊断,但需专业实验室支持。
3、痰培养检查:将呼吸道分泌物接种于特殊培养基,观察支原体生长情况。培养周期需2-3周,阳性率约60%-70%,常用于科研或疑难病例确诊,临床实用性较低。
4、胸部影像学:X线可见单侧斑片状浸润影,以下叶多见;CT显示磨玻璃样改变或树芽征。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肺部病变程度和并发症。
5、冷凝集试验:50%-70%患者血清中可检出冷凝集素,效价≥1:32有提示意义。该检查操作简便但特异性差,EB病毒感染等也可阳性,现已逐渐被血清学检测替代。
支原体肺炎患者宜多饮水,每日保持1500-2000ml摄入量;选择鸡蛋羹、百合粥等易消化食物;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每天2次,每次10分钟;恢复期可尝试八段锦等温和运动。儿童患者需监测体温变化,成人应避免吸烟刺激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