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低回声不一定是肿瘤,可能由膀胱壁增厚、炎症、结石、血凝块、良性增生等因素引起。超声检查发现低回声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膀胱壁增厚:长期慢性炎症或膀胱出口梗阻可能导致膀胱壁肌层增厚,超声呈现低回声。无血尿或排尿困难时建议定期复查,存在下尿路症状需尿流动力学评估。
2、炎症反应:细菌性膀胱炎或间质性膀胱炎可引起黏膜水肿,超声显示局灶性低回声。伴有尿频尿急症状需尿常规检查,细菌感染选择左氧氟沙星、磷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3、结石附着:膀胱结石与黏膜摩擦导致局部充血,超声可见伴声影的低回声区。直径<0.5cm结石可通过多饮水、口服枸橼酸氢钾钠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4、凝血块滞留:血尿患者膀胱内血凝块呈现不规则低回声,改变体位可能移动。轻度血尿可服用云南白药胶囊,持续肉眼血尿需膀胱镜排查出血点。
5、良性前列腺增生:男性患者前列腺中叶突入膀胱形成假性低回声结节,多伴有残余尿增多。IPSS评分>7分可服用坦索罗辛、非那雄胺,严重排尿困难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发现膀胱低回声应完善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或CTU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腹部压力。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限制咖啡因摄入,膀胱训练每2-3小时规律排尿。超声复查建议间隔3-6个月,持续存在的低回声病灶需病理活检明确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