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能并发脑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等严重症状。
手足口病并发脑炎多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表现为持续高热、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症状。临床需通过腰椎穿刺和脑电图确诊,治疗采用甘露醇降颅压、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重症需呼吸机支持。
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可损伤心肌细胞,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增快、心音低钝等表现。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辅酶Q10营养心肌,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神经源性肺水肿是手足口病危重并发症,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相关。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需立即气管插管,联合机械通气和呋塞米利尿治疗。
肠道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引发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布氏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显示细胞数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治疗主要采用对症退热和补液支持。
病毒侵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导致肢体无力,常见单侧下肢瘫痪。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康复期需配合针灸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预防并发症需密切监测患儿体温与精神状态,发病期选择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恢复期增加鸡蛋羹、鱼肉泥等优质蛋白。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疱疹处涂抹炉甘石洗剂。出现持续高热、呕吐或肢体抖动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重症病例出院后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和神经系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