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性闭经可通过激素检测、影像学检查、病史分析、症状评估、基础体温监测等方式判断。卵巢性闭经通常由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内分泌紊乱、卵巢肿瘤、染色体异常等原因引起。
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测定是核心诊断依据。FSH>40IU/L伴E2降低提示卵巢早衰;LH/FSH比值≥2且睾酮升高需考虑多囊卵巢综合征。抗苗勒管激素AMH低于1.1ng/ml反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经阴道超声观察卵巢体积、窦卵泡计数及卵泡发育情况。卵巢早衰患者可见卵巢萎缩体积<3cm³,窦卵泡数<5个;多囊卵巢则表现为单侧卵泡数≥12个直径2-9mm,卵巢体积>10ml。必要时需进行盆腔MRI排查卵巢肿瘤。
重点采集月经初潮年龄、闭经持续时间、既往化疗/放疗史、家族遗传病史。40岁前闭经伴潮热盗汗可能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青春期后持续闭经伴多毛痤疮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
原发性闭经可能与特纳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有关,表现为身材矮小、盾状胸;继发性闭经伴阴道干涩、性欲减退提示雌激素缺乏。突发闭经伴腹痛需排除卵巢囊肿破裂或扭转。
连续测量3个月基础体温,单相型曲线无高温相提示无排卵。结合宫颈黏液检查发现持续稠厚、量少,或阴道脱落细胞学显示雌激素水平低落,均可辅助判断卵巢功能状态。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豆制品、深海鱼类等植物雌激素和ω-3脂肪酸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熬夜及精神压力,BMI控制在18.5-23.9之间。确诊后需遵医嘱采用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如戊酸雌二醇+地屈孕酮、促排卵治疗来曲唑、克罗米芬或手术治疗卵巢囊肿剔除术、卵巢楔形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