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新生儿怎样接种疫苗

发布时间:2025-04-15 09:01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新生儿疫苗接种可通过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等方式完成。接种程序需遵循国家免疫规划,按照月龄分阶段进行。

1、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需接种首剂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风险。第二剂在1月龄接种,第三剂在6月龄完成。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按实际体重调整接种时间。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

2、卡介苗:出生24小时后接种单剂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接种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中部,2-3周后局部会出现小溃疡,6-8周结痂属正常反应。早产儿需体重达2.5公斤再补种,接种后避免挤压化脓部位。

3、脊髓灰质炎疫苗:2月龄开始接种灭活疫苗,后续3月龄、4月龄各接种一剂,4周岁加强免疫。口服减毒疫苗已逐步被取代,免疫功能缺陷儿童应选择灭活疫苗。接种后需观察30分钟,罕见情况下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

4、百白破疫苗:3月龄开始基础免疫,连续3个月每月接种1剂,18-24月龄加强1剂。该疫苗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成分,接种后可能出现发热或嗜睡。有惊厥史的婴儿需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接种前后避免剧烈哭闹。

5、麻疹疫苗: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鸡蛋过敏者需在医疗机构监护下接种,接种后7-12天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育龄期女性接种后3个月内应避孕。

新生儿疫苗接种需在健康状态下进行,发热、急性疾病期应暂缓。接种后保持针眼清洁干燥,母乳喂养可增强免疫效果。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接种证需终身妥善保管。出现持续高热或异常哭闹应及时就医,不同疫苗间隔时间需≥14天。

上一篇:女人可以吃甲硝唑胶囊吗 下一篇:高考前吃什么补品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