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失眠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疏导、中药调理、西药干预、物理治疗等方式改善。失眠可能与褪黑素分泌减少、慢性疼痛、焦虑抑郁、药物副作用、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因素有关。
1、调整作息:保持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午睡不超过30分钟。白天适当晒太阳促进褪黑素分泌,睡前2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环境保持黑暗安静,温度控制在18-22℃。
2、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睡眠错误认知,正念冥想帮助放松身心。团体心理治疗适合孤独感强烈的老人,家庭支持能缓解焦虑情绪。记录睡眠日记有助于发现潜在诱因。
3、中药调理:酸枣仁汤适用于心肾不交型失眠,天王补心丹对阴虚火旺者有效。灵芝孢子粉可调节免疫功能,茯苓配伍远志能安神定志。中药需辨证施治,疗程一般持续4-8周。
4、西药干预: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适合短期使用,非苯二氮䓬类右佐匹克隆副作用较小。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者,抗抑郁药米氮平可改善抑郁伴发的失眠。
5、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调节大脑神经递质,低频脉冲电刺激缓解肌肉紧张。音乐疗法结合α脑波诱导技术,芳香疗法使用薰衣草精油辅助放松。光疗箱可矫正生物钟紊乱,水温39℃的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
老年人每日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晚餐选择小米粥、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每周3-5次,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长期失眠需排除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