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簇集性水疱,分为HSV-1型多引起口唇疱疹和HSV-2型多引起生殖器疱疹。该病可通过抗病毒药物、局部护理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病毒潜伏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诱发。
1、病毒特性:单纯疱疹病毒属于DNA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初次感染后病毒可长期潜伏于神经节中。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沿神经轴突迁移至皮肤黏膜复制,导致复发感染。临床使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2、传播途径:HSV-1型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如共用餐具或亲吻;HSV-2型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病毒污染物也可导致感染。发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疱液具有强传染性。
3、诱发因素:熬夜、精神压力等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易复发,紫外线照射可能诱发口唇疱疹。女性月经期激素变化、创伤或局部刺激均为常见诱因。保持规律作息、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预防复发。
4、典型症状:原发性感染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伴灼痛感,7-10天结痂自愈。复发前常有局部瘙痒或刺痛等前驱症状。HSV-1型多见于口周、鼻翼;HSV-2型多见于生殖器及肛周。严重者可能伴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5、并发症风险: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出现疱疹性角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新生儿经产道感染可致播散性疱疹,病死率高。孕妇生殖器疱疹需剖宫产预防垂直传播,合并HIV感染需强化抗病毒治疗。
日常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复发期间建议清淡饮食,限制坚果、巧克力等富含精氨酸食物。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长期反复发作者可考虑病毒抑制疗法。出现角膜受累、持续高热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