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中药调理、激素治疗、营养补充、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月经量少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损伤、营养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长期压力或过度节食可能抑制下丘脑功能,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通过冥想、瑜伽缓解压力,有助于恢复激素平衡。
2、中药调理:气血不足或肾虚型月经量少可选用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药材。当归补血汤适用于面色苍白者,四物汤对血虚型有效,定坤丹能改善肾虚症状。需中医辨证施治,连续服用2-3个月经周期。
3、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卵泡发育障碍。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可调节周期,黄体酮胶囊促进内膜转化,克罗米芬适用于排卵障碍者。需监测肝功能,疗程通常3-6个月。
4、营养干预:铁缺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每日摄入红肉50g、动物肝脏每周1次;搭配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鲜枣促进铁吸收;亚麻籽、深海鱼补充ω-3脂肪酸改善子宫供血。
5、手术治疗:宫腔粘连导致的经量减少需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避孕环预防复发;子宫内膜结核需抗结核治疗联合宫腔灌注。术后需补充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定期复查超声。
月经期避免生冷寒凉食物,适量饮用红糖姜茶温暖子宫。坚持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血液循环,经前一周开始每日热敷下腹部15分钟。若伴随头痛、脱发或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需排查垂体瘤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