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可通过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综合干预。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通常适用于局部进展期肿瘤或术后辅助治疗。
1、术前放疗: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放疗能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放射线可破坏癌细胞DNA,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常见方案包括长程放疗联合化疗,或短程放疗后立即手术。
2、术后放疗:当病理显示肿瘤侵犯肠壁全层或淋巴结转移时,术后放疗可杀灭残留癌细胞。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或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物,能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治疗周期通常持续5-6周。
3、姑息放疗:针对转移性直肠癌引发的疼痛、出血或梗阻,局部放疗可缓解症状。单次大剂量或分次照射能改善生活质量,常与止痛药物联合使用。
4、放疗技术: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能精准靶向肿瘤,减少周围组织损伤。图像引导技术可实时调整照射范围,保护膀胱、小肠等正常器官。
5、副作用管理:放射性肠炎表现为腹泻、腹痛,需调整低纤维饮食。皮肤反应可通过保湿霜缓解,骨髓抑制需监测血常规。症状严重时需暂停治疗。
直肠癌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度进行快走、太极拳等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肠镜。放疗期间保持照射区域皮肤清洁干燥,出现持续发热或便血需及时就医。治疗结束后需长期随访,监测复发及远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