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能由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诱因,鼻咽部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腔。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直接导致化脓性中耳炎,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则多引发分泌性中耳炎。保持鼻腔通畅、及时治疗感冒可降低发病风险。
2、解剖异常:儿童咽鼓管短平直,病原体易逆行感染。成人鼻咽部肿瘤或腺样体肥大可压迫咽鼓管开口,造成中耳负压积液。针对结构性病变需手术矫正,如腺样体切除术、鼓膜置管术。
3、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水肿可蔓延至咽鼓管,阻碍中耳通气。尘螨、花粉等过敏原诱发组胺释放,加重黏膜炎症。抗组胺药物联合鼻用激素能缓解症状。
4、气压损伤:航空飞行或潜水时气压骤变超出咽鼓管调节能力,可能撕裂鼓膜或造成中耳出血。飞行途中咀嚼口香糖、使用减充血剂有助于平衡压力。
5、免疫缺陷:HIV感染者或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时,真菌性中耳炎发生率显著升高。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易引发坏死性中耳炎,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日常需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护。急性期可热敷耳周缓解疼痛,饮食宜选择高蛋白的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耳流脓、高热时需耳鼻喉科就诊,排除乳突炎等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