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阴道瘘是膀胱与阴道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导致尿液不受控制地流入阴道。该病症可通过手术修补、抗生素治疗、导尿管理等方式干预,通常由分娩损伤、盆腔手术并发症、放射治疗、感染、先天畸形等因素引起。
1、分娩损伤:产程过长或难产可能导致软组织压迫坏死,形成瘘管。建议产后及时评估会阴损伤程度,轻度损伤可通过盆底肌训练促进恢复,严重者需手术修补。
2、盆腔手术:子宫切除术等妇科操作可能误伤膀胱壁。术后出现漏尿需进行膀胱造影确诊,早期发现可采用留置导尿管保守治疗,复杂病例需行经阴道或腹腔镜瘘管修补术。
3、放射治疗:盆腔肿瘤放疗可能造成组织缺血性坏死。放射性瘘管往往延迟出现,需联合泌尿外科与妇科医生评估,常见术式包括Martius瓣移植术或带血管蒂组织瓣修补。
4、感染因素:结核性膀胱炎或盆腔脓肿侵蚀组织。需先控制感染源,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待炎症消退后考虑瘘管切除及膀胱壁重建。
5、先天畸形:胚胎期泌尿生殖窦发育异常所致。儿童期表现为持续性尿失禁,需通过超声与膀胱镜检查确诊,择期行尿道成形术或膀胱颈重建术矫正解剖结构。
日常护理需保持会阴清洁,使用pH平衡洗液减少刺激;穿着棉质透气内裤,避免长时间使用卫生护垫;记录漏尿频率与诱因,复诊时提供详细排尿日记。饮食注意控制柑橘类与咖啡因摄入,每日饮水维持在1.5-2升均匀分配。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具体方法为收缩肛门与尿道肌肉5秒后放松,每日三组每组10次。术后恢复期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6周内禁止性生活,定期复查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