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检查可评估盆底肌肉、韧带及器官结构异常,常见检出疾病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膀胱膨出、直肠膨出、盆底肌功能障碍。
1、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是盆底超声主要筛查目标,表现为咳嗽或跳跃时漏尿。检查可量化尿道膀胱角变化,评估尿道移动度。轻中度患者建议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改善神经控制。重度者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或膀胱颈悬吊术。
2、器官脱垂:盆腔器官脱垂通过超声观察脏器下移程度,分为膀胱膨出、子宫脱垂、直肠膨出三型。可能与多次分娩、长期腹压增高有关,典型症状为下坠感、排尿困难。非手术治疗包括子宫托安置,严重脱垂需行骶棘韧带固定术或阴道封闭术。
3、盆底疝:超声能清晰显示直肠阴道隔缺损导致的肠疝形成,常伴随排便障碍和会阴胀痛。发病与盆底筋膜损伤相关,早期可通过提肛运动改善,复杂疝需进行经腹或经会阴疝修补术。
4、产后损伤:经会阴超声能精准识别分娩导致的肛提肌撕裂,表现为肌纤维连续性中断。此类损伤易导致慢性盆腔痛,产后42天筛查后应尽早开始电刺激治疗,结合阴道哑铃训练促进肌肉修复。
5、慢性疼痛:盆底肌痉挛或瘢痕粘连在超声下表现为肌厚度异常或血流信号改变,可能与长期久坐或炎症有关。物理治疗采用体外冲击波缓解肌肉紧张,配合温水坐浴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日常应避免长期负重及久蹲动作,推荐游泳和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核心肌群。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和镁元素,适量摄入深海鱼类与坚果。出现持续漏尿或下体异物感应及时复查超声,绝经后女性建议每年进行盆底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