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清洁消毒、药物治疗、手术修复、原发病治疗等方式处理。该症状可能由外伤、中耳炎、鼓膜穿孔、外耳道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
轻微外伤导致的耳部出血,立即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棉球轻压出血点5-10分钟。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防止加重损伤。止血后保持耳道干燥,48小时内避免进水。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血痂,配合医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创面。化脓性中耳炎继发出血时,需用双氧水清除脓性分泌物,每日消毒2-3次预防感染。
细菌感染引起的出血可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真菌性外耳道炎需局部涂抹克霉唑软膏。严重出血者肌注维生素K1改善凝血功能。
外伤性鼓膜穿孔超过2个月未愈需行鼓室成形术,外耳道血管瘤选择激光切除术。术中采用耳内镜微创技术,术后填塞明胶海绵止血。
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需输注血小板,高血压患者控制硝苯地平用量。肿瘤性出血需病理确诊后行放疗或化疗。
恢复期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减少咖啡因摄入以防血管扩张。建议每日进行耳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选择游泳耳塞防护。急性期饮食宜清淡,补充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动物肝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黏膜充血。出血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