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萎缩可能由外伤、感染、先天发育异常、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原因引起,表现为眼球体积缩小、眼压降低、视力丧失等症状。
眼球萎缩最直观表现为眼球体积较健侧明显缩小,角膜直径可能从正常11-12mm缩小至8mm以下,巩膜变薄呈青灰色,触诊时眼球硬度降低。先天性小眼球患者可能伴随眼睑闭合不全。
萎缩眼球常出现前房变浅、虹膜萎缩、晶状体混浊等结构改变。B超检查显示玻璃体腔容积减少,可能出现视网膜脱离或脉络膜钙化灶。长期萎缩可能导致眼眶脂肪垫吸收。
患者通常存在光感消失或仅存微弱光感,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压测量常低于6mmHg,ERG检查显示视网膜电活动显著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出现眼球运动障碍。
萎缩眼球可能引发交感性眼炎、继发性青光眼或眼眶发育畸形。儿童患者可能出现患侧面部发育迟缓。长期病例可见角膜带状变性或眼球痨导致的结膜囊狭窄。
CT检查显示眼球壁增厚伴容积缩小,MRI可见玻璃体信号异常。严重者出现视神经萎缩,眼眶MRI显示眼外肌体积减小。超声生物显微镜可观察到睫状体萎缩。
眼球萎缩患者需定期眼科检查监测健侧眼功能,佩戴义眼片者应注意结膜囊清洁。饮食建议增加维生素A、C及锌元素摄入,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义眼脱位。出现眼红、疼痛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交感性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