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是通过机械装置模拟自然心脏泵血功能的医疗植入体,主要用于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支持。
人工心脏通过钛合金泵腔和生物瓣膜结构替代心室功能,分为全人工心脏与心室辅助装置两类。全人工心脏完全取代自然心脏,心室辅助装置则辅助单侧或双侧心室工作。其核心部件包括血泵、驱动系统、能量传输装置,通过液压或电磁驱动实现血液循环。
适用于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治疗、移植禁忌者的永久替代、急性心源性休克抢救三种情况。患者需满足左心室射血分数<25%、NYHA心功能IV级等标准,常见适应症包括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等终末期心脏病。
现代人工心脏采用磁悬浮或流体动力轴承技术减少血栓风险,电池供电配合经皮能量传输系统维持运转。植入手术需建立体外循环,将人工心脏吻合于心房残端及大血管,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并监测溶血指标。
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定期进行超声评估泵体功能。常见并发症包括血栓栓塞、感染、右心衰竭,需联合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预防泵内血栓形成。
第三代人工心脏趋向微型化与智能化,如AbioCor全植入式系统已实现完全体内化。研究重点包括仿生搏动流设计、生物相容性涂层、无线充电技术,未来可能通过3D打印实现个性化定制。
人工心脏术后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mg以下,优先选择三文鱼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康复期可进行步行、太极等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举重等Valsalva动作。护理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处理经皮导线,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同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3.0范围。心理支持需关注器械依赖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必要时进行专业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