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型银屑病与寻常型银屑病在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上存在差异,前者以边界清晰的厚层鳞屑斑块为特征,后者表现为广泛分布的红色丘疹或薄层鳞屑。
斑块型银屑病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覆盖银白色厚鳞屑,基底浸润明显;寻常型银屑病早期为针帽大小红色丘疹,逐渐融合成片状,鳞屑较薄且易刮除。
斑块型好发于四肢伸侧、腰骶部等摩擦部位,皮损孤立存在;寻常型可泛发全身,头皮、躯干及四肢屈侧均可受累,对称分布更显著。
斑块型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更突出,真皮乳头血管迂曲扩张;寻常型以Munro微脓肿和Kogoj海绵状脓疱为典型表现,炎症浸润较轻。
斑块型病情稳定,皮损持续数月不消退;寻常型易反复发作,夏季减轻冬季加重,可因感染、创伤诱发同形反应。
斑块型需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卡泊三醇软膏联合窄谱UVB光疗;寻常型优先选用水杨酸软膏、他克莫司乳膏等温和疗法,中重度患者需口服阿维A、甲氨蝶呤。
日常护理需避免搔抓刺激,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使用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保湿剂。饮食建议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限制牛羊肉等高脂饮食。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微循环,皮损泛发或合并关节症状时应及时至皮肤科进行生物制剂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