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周围脓肿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经皮引流、手术引流等方式干预,通常由阑尾炎穿孔、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轻症患者可能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需足疗程使用,避免耐药性产生。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血象变化。
2、经皮引流:
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脓液是常见介入方式,适用于脓肿直径>3cm的局限型病灶。引流后需保留导管持续冲洗,配合抗生素使用。该方法创伤小但存在复发风险。
3、手术处理:
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可彻底清除脓肿,常见术式包括脓肿引流术、阑尾切除术。手术适用于多发脓肿、弥漫性腹膜炎等重症情况,需同时处理原发感染灶。
4、自然吸收:
直径<2cm的小脓肿在免疫力正常者中有自限可能,但需满足无高热、白细胞计数正常等条件。自行吸收过程需4-6周,期间存在破裂导致腹膜炎的风险。
5、复发预防:
痊愈后需排查肠道基础疾病,如克罗恩病、憩室炎等。日常注意高纤维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需立即就医,防止阑尾炎反复发作。
患者恢复期应保持低脂易消化饮食,如米粥、蒸蛋等,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度散步促进肠蠕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压增高。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有无残余脓肿或粘连性肠梗阻迹象。出现持续发热、腹痛加重等情况需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