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拔牙可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实施局部麻醉,需避免妊娠早期及全身麻醉。麻醉方式选择、孕周评估、口腔状况、胎儿监测、应急准备是核心考量因素。
1、麻醉方式:
妊娠期拔牙首选不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该药物穿透胎盘率低且代谢快。禁用普鲁卡因等酯类麻醉剂,避免全身麻醉导致的胎儿缺氧风险。牙科医生需严格控制麻醉剂量,单次用量不超过常规的70%。
2、孕周评估:
妊娠4-6个月是相对安全期,胚胎器官已基本形成且子宫敏感性较低。妊娠前3个月禁用麻醉拔牙以免干扰胚胎分化,妊娠晚期则需预防麻醉引发宫缩。需结合B超检查确认胎儿状态,孕32周后非紧急情况建议延至产后处理。
3、口腔指征: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阻生智齿冠周炎等需立即处理,慢性龋齿可暂缓。X光检查需用铅衣双重防护,曝光时间控制在0.02秒内。存在妊娠牙龈瘤时,优先选择龈上洁治等保守治疗。
4、胎儿监护:
术前需进行胎心监测,术中保持左侧卧位改善胎盘灌注。配备产科急救设备,麻醉后持续监测胎心变化30分钟。出现胎动减少或宫缩立即终止操作,必要时联合产科会诊。
5、应急准备:
诊室需备有产科急救药品如间羟胺、阿托品。建立静脉通道维持血压稳定,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术后给予冷敷减轻肿胀,禁用NSAIDs类止痛药,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孕妇应保持每日钙摄入1000mg、维生素C200mg以增强牙周健康,选择软毛牙刷及含氟牙膏轻柔清洁。术后24小时进食温凉流食如牛奶、蒸蛋,避免吮吸动作。出现持续出血或宫缩需立即返诊,定期产检时同步复查口腔状况。妊娠期口腔护理建议每3个月专业洁牙一次,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控制菌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