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手术风险程度与患者年龄、套叠部位及是否发生肠坏死相关,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复位术、开腹复位术。
1、年龄因素:
婴幼儿肠套叠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因患儿器官发育未成熟,麻醉耐受性较差。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中采用精细化操作减少创伤。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出现低体温或呼吸抑制。
2、套叠部位:
回盲部套叠手术难度较低,小肠多节段套叠需延长切口探查。术中需判断肠管活力,对缺血肠段进行热敷观察,浆肌层撕裂需用可吸收线修补。术后可能发生短暂肠麻痹,需胃肠减压48小时。
3、坏死风险:
发生肠坏死的病例需切除病变肠段并行吻合术,此时手术风险显著增加。坏死毒素吸收可能导致脓毒血症,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甲硝唑预防感染。术后需监测腹腔引流液性状,警惕吻合口瘘。
4、麻醉管理:
全麻过程中可能出现气道痉挛或血压波动,术前禁食6小时可降低呕吐风险。儿童建议使用七氟烷诱导,成人可选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术中维持血氧饱和度>95%,术后苏醒期需防止躁动。
5、术后护理:
术后24小时需绝对卧床,48小时后可逐步恢复流质饮食。切口疼痛可使用布洛芬缓解,每日需检查切口有无渗液。术后一周避免剧烈运动,两周后复查腹部超声评估恢复情况。
术后饮食应从米汤、藕粉等流食过渡至稀粥、烂面条,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恢复期可进行床上踝泵运动促进肠蠕动,家属需每日记录排气排便次数。切口护理需保持干燥,淋浴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出现持续发热或腹胀需立即返院检查,术后三个月内建议每月随访一次。